top
请输入关键字
【工学人】深刻怀念导师王仁先生
2017.05.03

作者简介:

杨青春,男,生于1944年1月19日,籍贯辽宁省大连市,现职称为研究员。1960-1963年就读北大附中,1963-1969年在88858cc永利官网数学力学系学习。毕业后1970-1975年赴河北省昌黎县,先后在五七大军劳动锻炼(一年),任中学教师(一年)、昌黎县交通局交通管理站技术员职。1975-1979 年任三河燕郊冶金一局探矿技术研究所磨料室助理工程师。1979-1982 年在北大进修一年,后就读北大力学系研究生(三年),师从王仁先生,198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和毕业后2至3年间参加北大塑性动力学失稳研究,曾获1988年北大第二届科学进步三等奖和教委科学进步一等奖。后在北京机电研究所主要从事数值模拟和软件开发,开发产品有二维成形模拟软件 MAFAP, 曾获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机械局基金和开发项目各一项,发表文章40余篇。2004年退休。(配图右方为作者)


 


    我是文革后王仁先生在北大力学系招收的首批研究生,此后我与王仁先生的师生渊缘持续了20年。他是对我一生中帮助最大、影响最大的人。王仁先生是国内外知名学者,不仅具有一个科学家的优秀素质,而且有极其高尚的人品,这使得每一个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我这个与他有较为深入关系的学生来说,过去的一切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动力学讨论班

    王仁先生早在40年代就在“塑性铰”的提出上作出重要的贡献,塑性动力学是他1979年重回北大力学系的新的研究领域。王仁先生首先组织了一个由他本人、韩明宝老师(侧重实验)和黄筑平老师(侧重理论)以及我们两个研究生共同组成的动力学讨论班。虽然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要做什么。由于王仁先生非常重视从实践中找力学问题,便请了很多北大校友给讨论班做讲座,其中航天部702所的北大校友提到了碰撞问题,王先生十分重视,让我们去该所参观,碰撞问题也成为我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702所很支持此事,给了我们一个ф21mm的空气枪,是我们最初的家当,至今还在力学系使用。王先生首先给了我两篇国外的文章让我去读,并要求在讨论班上讲心得;还让实践理论及经验都极为丰富、办事果断的韩明宝老师亲自参与并指导我们(包括力学系的实验员小张)把实验做出来。
    回想研究生三年王仁先生对我的指导,他从来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言辞,但他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细致。在讨论班上他听得最用心,和我们一起学习;总是提出很多问题让我们说明,从不放过我们说得含糊不清的地方;他不是提出你要干什么、不干什么,而是要我们从他提出的问题和不断给出的新文献入手,引导我们将研究深入。我们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打扫房间,打水泥地基,用平板车拉气瓶,一切都要自己去做。王仁先生经常去看我们的工作,一直用和蔼可亲的微笑和赞许去鼓励我们。回想起来,88858cc永利官网在塑性动力稳定性上的研究工作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得到国内外的承认,没有王仁先生作为卓越科学家的雄才大略的指导、以及他的人格魅力使和他共同工作的同志各尽其力,是难以做到的。

二、申请北大在职博士

    在我北大三年研究生学习要结束之际,王仁先生从研究工作的方面考虑,希望我能延期毕业。我提到了家庭的困难希望能按时毕业,王先生后来同意了,但要求我继续参加北大的研究,并与我毕业后去的单位签了有关协议。在我毕业后,1991年社会上开始出现在读博士这一形式。大概主要从我当时的情况考虑,王先生提出要我申请北大在职博士,他来做我的导师,并让我和当时的北大研究院院长谈这件事。由于王仁先生做了这许多工作,后来北大开始招收在职博士时,某天力学系的时勋刚副主任(现已去世)跟我说,我被作为学校在职博士试点两个人选之一 (另一位是生物系的同学)。但由于我同时有一个国外名牌大学访问学者的机遇,我放弃了再做王仁先生学生的最好机会。
    1994年前后,由于我的课题申请没有出结果,当时上海交大阮雪瑜院士几个大弟子到我办公室来,很直率地说你应该去学校(工作)。我也动了去学校的念头,并选定了北方交通大学,缘于之前我和大连铁道学院有较深的关系,大连机车车辆厂是我们软件的一个用户。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几乎要办成时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放弃了。后来我知道在我办理调动期间北方交大引进了高玉臣院士,并聘请哈工大计算方面专家钟万勰为兼职教授。
    王仁先生听说我想去学校,通过力学系出面非正式地和我说希望我读王仁先生的在职博士,以后好留在北大工作,并要求我成形模拟和塑性动力稳定性研究都要做。后来由于我的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一些项目申请相继成功,我又放弃了这一机会。
    1998年,我在一次去北大力学系的路上遇到王先生,他又一次和我提到读博的问题。当时,我在成形模拟和软件方面付出太多,曾去过全国汽车行业最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艺研究所,用了近一个星期考察国外最先进成形软件的应用情况。当时三维模拟应用不多,二维软件我们与国外软件差距不大,而在网格和接触处理关键技术上我们做得比较好,不会出现国外软件应用中所谓的坎入(即工件进入模具)问题。但软件商品化是我很难完成的工作。王仁先生对此应该看的很清楚。他几次三番让我通过读博进北大,在他指导下工作,是对我的十分关爱。但王仁先生不会明说,这也是他为人的一面。王仁先生从不强加于人,从不许愿,而是默默的做工作为他人创造条件,让当事人自己去选择。回想起来,我固执地将一条路走到尽头,辜负了王仁先生对我的关爱,也使自己失掉人生最好的机遇。

三、一次严厉的批评

    我和王仁先生合作发表过一些有关稳定性的文章,一般首先是韩铭宝老师和我讨论,我执笔,写好后由王仁先生最后修改。毕业后一些我自己的重要文章和报告我往往也要王仁先生看,因为他看过的文章肯定不会有问题,王先生从未拒接。
    1990年有一篇要送国外会议的文章,中文稿是我写的,王先生看过。当时由于我整天忙于程序上的问题,让人翻译后直接送给王仁先生看。王仁先生修改后叫我去,严厉的批评了我。他说你的东西再忙也不能不看就给我(从文章里明显的错误他知道我没看过),一是你不负责任,另外你不尊重别人,这是王先生对我的唯一一次严厉的批评,对这件事我一直恨愧疚,终身难忘。王仁先生治学严谨是人所共知的,我们发表的文章他看的非常仔细,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数字他都要搞清楚,文字甚至标点符号都要仔细过目。王仁先生尊重和他共事的每一个人,包括对自己的研究生。我只是他指导下的一个普通学生,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但是发表文章他总是要把我们推到前面;除非需要和我们再三要求,他才在文章中把他的名字放到前面。
    稳定性研究在1988年获北大第二届科学进步三等奖,当时我已离开北大,但他还是把我的名字放到获奖四人中的第二位,而把自己放到最后;后来开该项目获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人中我的名字也比较靠前。1999年北大出院士文集,因为其中有我们合写的文章,王仁先生拿到文集后给我打电话,给了我一本,而且工整的写上赠送的签字。这些事上体现出王仁先生具有多么高尚的尊重和平等待人的情操。

四、深夜写推荐信

    王仁先生真诚关心他周围的每一个人,他知道由于多种因素我在单位不是很得志,但是他从来不评论什么,只是默默的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在1999年的一天晚上8,9点钟,他打电话让我去他家,原来国外有人让他推荐一个搞有限元的人,我去时他正在计算机上写推荐我的信。我看他近80岁的老人在计算机上敲击着键盘,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我只是轻轻地说,王先生您知道我多岁数了吗(已经55岁了,其实是不可能的事),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要做。

五、最诚实的人

    王仁先生对我的支持和帮助非常大,他参加了我的每一个项目鉴定会,但是他不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顾事实。在1991年我申请模拟方面的自然科学基金,由于当时我没有高级职称,王仁先生做我的推荐人。他的推荐信中有一句话‘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这项基金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基金会有人和我说项目没有批准的原因之一是王仁先生都说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如果王仁先生不说这句话,只是说完成没有问题,可能当年就能够批准。但这正是王仁先生诚实的一面,他非常希望我能申请成功,但是他尊重事实。

六、最后一篇审稿

    考虑到王仁先生年事已高,后来一般我不再找他审文章。1997年庆祝力学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的学术会议没有一篇北大关于稳定性研究的文章,我看了后很有感触。尽管我已不再做稳定性研究,仍打算为王仁先生再写一篇。所以在1999年的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向我征稿时,我投的稿件包括一篇题为“圆柱壳受轴向冲击载荷下动力失稳的一种工程分析方法”的文章。完稿后我请王先生看,他很高兴,从文章的内容、中文和英文摘要都看的很仔细,但他让我把他的名字划去,说你们应该自立了。他表示要推荐这篇文章发表,并说最好是推到《爆炸与冲击》杂志,因为国外收取该杂志的摘要;我说要送到固体力学会议,他马上提到《固体力学学报》主编,我没有让他推荐,当时我就很想说这是我为您写的文章呀,但没有说出口。和王先生相处久了,我也有了不愿意将事情说得太明白的习惯,我想他心里应该是清楚的,他有他自己的考虑,我也尊重。这篇文章我只是在会议上宣读,没有考虑单独发表。


王仁先生寄给作者的其本人最新综述文章发表页面


王仁先生与作者的通信(上)及信中所附便条(下)

    最近我整理资料发现王仁先生2000年给我的一封亲笔信,信中有一篇王仁先生在美国发表的一篇最新稳定性综述文章【1】和一个便条(见附图),这大概是王仁先生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从内容看也是王仁先对塑性动力稳定性研究的总结。从便条上的日期“2月10日”可以看出王仁先生是刚收到出版稿件的抽印本就考虑寄给我,他这样做,只是因为文章中包含了一点我们共同的工作。想一想当时王仁先生已近八十高龄,可能身体也不好,我是含泪仔细看了王仁先生认真写的信封、便条和在文章插印本上的题字,我将珍藏这一封信和上面提到的我为王先生写的文章,作为我与王仁先生师生关系的永恒纪念。
    在2000年后,由于我工作上的烦心事和父亲的病重和去世,实在不愿意去打扰王仁先生,有一年多没有去看望他,没有想到王仁先生在这段时间患重病。没有在王仁先生患病期间去看望他是我终生的遗憾。

 

【1】Ren Wang,  A retrospective on dynamic plasticity and dynamic plastic instability, Appl Mech Rev vol 53, no2, February 2000

背景资料

王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教育家,为我国的塑性力学和地球构造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贡献。王仁先生在塑性动力学和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我国将力学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先驱。

为了纪念王仁先生,将他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经王仁先生家属同意,88858cc永利官网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决定设立"王仁力学讲座"。诚邀国内外在力学领域及力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知名学者来访,同力学系师生分享上述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王仁力学讲座"已被列为88858cc永利官网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研究生必修课,将为力学系师生及力学界同仁提供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交流平台。